5月26日上午,“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学术研究汇报(第十三期)”在西校区实验楼511拉开帷幕。电竞博彩
心理学专业各级研究生积极参与到了这次预开题学术汇报中来。 尹军副教授主持本场活动,刘雷博士、程亚华博士、周艳艳博士和孙忠强博士应邀担任本次活动同行点评专家。参与汇报的学生为段继鹏(15级 硕士研究生)、李月皎(15级 硕士研究生)、王红芳(15级 硕士研究生)和闫琳(15级 硕士研究生)。

段继鹏首先报告了“观察者对群体行为一致性预期的认知机制”。汇报人通过动画形象地像大家演示了其研究方法,从群体行为入手,利用实验法探讨观察者对群体行为一致性预期的认知机制。尹老师、周老师和刘老师针对其报告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以及报告方式提出了一系列宝贵的问题和建议,非常暖心的指出了段继鹏同学汇报技巧和思维方式上的不足,并给出了改进的方法。
李月皎的汇报主题为“初始施惠者意图对受惠者概化互惠的影响”。在汇报中,李月皎同学介绍了互惠行为等具体概念。在汇报之后,五位老师均给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并就李月皎同学的汇报逻辑与在场的所有参与者进行了深入的交流。

王红芳同学的汇报主题为“获益/损失情境中抑郁个体对不公平决策的反应模式——基于反应者、提议者和旁观者的三重视角”。汇报中,王红芳同学介绍了所用的抑郁测量量表,并对不公平决策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汇报结束后,五位老师和各位同学就王红芳汇报的内容积极提出自己的建议。

最后,来自专硕的闫琳报告了应用型更强的研究——“批评方式对中学生师生关系和行为改善意向的影响——反事实思维的调节作用”,在汇报中,闫琳同学介绍了师生关系、批评方式等概念的含义,其汇报方式和对时间的掌控得到了老师们的赞许。

四位同学汇报完后,尹老师总结指出,大多数研究生在学术研究的汇报中,在汇报方式上存在信息臃肿、思路混乱、表达模糊、时间拖延等诸多问题。并从材料的呈现方式、报告者的表述方式、信息的传递方式以及报告人的准备技巧等方面给予了诸多建议。与会老师与同学在学术研究和成果汇报上收获颇丰,圆满结束了这第十三次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