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系“系主任·课程群负责人”联席会议讨论通过)
课程教学大纲建设是我系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教学研究的核心任务之一。既是确保和提升我系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提升我系教师教学水平、实现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
根据宁波大学教务处《2010年课程(实验)教学大纲修订的指导意见》、电竞博彩
《关于组织修订本科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的通知》,经基础教育系课程建设会议讨论,制定如下《基础教育系2010年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实施方案》。
一、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涵义
1、课程教学大纲的实质与内容
程教学大纲的实质:以纲要形式呈现的、落实培养方案意图的具体课程文本,是一门课程的直接呈现形式。
程教学大纲的内容:根据培养方案对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要求,具体规定一门课程的课程性质、目标任务、课程内容、教学活动、评价活动的“规范性”、“指导性”文件。
2、课程大纲的地位与作用
对学生而言:学生了解课程、选择课程、修习课程的直接途径。
对任课教师而言:设计课程、实施教学、展开评价的直接依据。
对课程评价者而言: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成效的直接依据。
因此,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与确保我系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密切相关,与我系每位教师专业发展密切相关。无论课程教学大纲的直接执笔人(课程负责人),还是参与大纲审查、审定的老师们,皆应以积极负责的专业态度从事和参与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
二、本次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的基本要求与工作思路
1、学校教务处对本次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的总体要求
将提高学生“道德水平、沟通技巧、思辨能力、知识素养和专业技能”的人才培养目标,分解到课程教学大纲之中,落实在课堂教学活动之中。
“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应进一步细化课程在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的教学要求,并有针对性地设计多种教学方法以实现课程教学目标和任务。
2、我系对本次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的具体要求
我系课程大纲修订的直接目标:培养“专业素质高”、“专业适应性好”、“专业竞争力强”、“专业发展前景好”的本科层次教师人才。
为达到上述人才培养目标,概括起来说,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三足鼎立、不可或缺的教师素质根基:
“系统宽厚的学科专业素质”(如中文、数学、科学专业素质)
“先进扎实的教育与课程教学理论素质”
“训练有素的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素质”
3、我系本次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的基本思路
为了给学生提供上述三个方面的素质根基,我系围绕五大“课程群”来组织展开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工作:
培养“系统宽厚的学科专业素质”——主要依靠三大课程群:“中文学科类课程群”、“数学学科类课程群”、“科学学科类课程群”。
培养“先进扎实的教育与课程教学理论素质”——主要依靠“教育学科类课程”。
培养学生“训练有素的教学实践与教育研究素质”——主要依靠“教学教研技能类课程群”。
三、我系本次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的职责分工与进度安排
1、职责分工
课程群负责人具体负责本课程群大纲修订任务安排、汇总、审定工作。鉴于审定工作较重,分管系主任协助课程群负责人进行大纲审定工作。
课程大纲修订人即课程负责人,具体负责课程大纲的修订工作。如有多位教师同时执教一门课程,课程负责人应首先组织同事讨论,形成共同意见后撰写初稿,然后交由其他同事审阅,最后再综合同事意见定稿。
系主任和课程群负责人联席会议负责课程大纲最后审查工作。
2、进度安排
课程大纲修订人上交课程教学大纲修订初稿时间,即发给课程群负责人汇总的最迟时间,定于2010年11月30日(第13周星期二)。
课程群负责人提出反馈意见,修订人修改后上交修改稿的最迟时间,定于2010年12月5日(第13周星期日)
2010年12月8日(第13周星期三),召开我系“系主任·课程群负责人”联席会议,进行本次课程大纲的最后审查工作。
四、课程教学大纲修订的基本规范
1、遵守学校教务处对课程教学大纲和实验课程的“格式要求”。
要求按照学校教务处规定的课程教学大纲、实验教学大纲格式要求撰写(统一模版)。
2、正确确认“课程类别”
“课程类别”实质上是培养方案对课程设置类型和修习方式类型的规定。
按照课程设置类型分:通识教育课程、学科大类平台课程、学位课程、专业教育平台课程、学科方向模块课程、实践环节课程等。
按照课程修习方式类型分: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自主学习课程等。
培养方案中有关于一门课程的“类别”规定,可以方便地查询。
3、准确把握“课程性质”
“课程性质”实质上是对一门课程的“价值功能”定位。
通俗地讲,“课程性质”就是一门课程对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意图的具体贡献、具体功能,即这门课程到底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专业素质。
对我系两大本科专业而言,“课程性质”的定位必须立足本科层次小学教育、教育学专业教师人才培养的高度,具体说明:
属于“学科类课程群”的课程,如“中文学科类”、“数学学科类”、“科学学科类”课程,到底培养学生哪些“系统宽厚的学科专业素质”;
属于“教育学科类课程群”的课程,到底培养学生哪些“先进扎实的教育理论素质或课程教学理论素质”;
属于“教学教研技能类课程群”的课程,到底培养学生哪些“训练有素的教学实践素质或教育研究素质”。
4、正确陈述“教学目标”(此次大纲修订的重点内容之一)
(1)从本质上说,“教学目标”是一门课程的“课程功能”的具体化,是对上述三类素质的具体陈述。因此,属于不同“课程群”的课程,其教学目标肯定是不同的。
(2)但是,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教学目标的维度构成上,每一门课程的教学目标皆应涵盖“学科知识”、“学科能力”、“学科修养”三大维度。这是每一门课程必须追求的三个方面的学习结果。所以,大纲格式中强调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
首先来看“学科知识”维度。
“学科知识”应当包括两个基本方面:
一种就是平常所讲的“基础知识”(“静态的知识”),即具有“系统化”特点的学科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原理性知识,属于本学科的“概念系统”。
另一种是“过程、方法知识”,即本学科的过程、方法、技能,属于本学科的“方法系统”。这方面的知识常常是在陈述目标时忽视的知识维度。
因此,“学科知识”维度目标的陈述,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
学生“了解、理解、掌握哪些专业知识”;
学生“学会、掌握哪些专业过程、方法、技能”。
其次,来看“学科能力”维度。
简单地讲,“学科能力”就是学生“能够做什么”。
因此,“学科能力”维度目标的陈述,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
学生能够运用这门学科的上述“两类知识”——从事什么活动、处理哪些事情、解决哪些问题。
第三,来看“学科修养”维度。
从内涵上说,“学科修养”就是指——体现本学科价值理念的学科意识、态度与价值观点,属于本学科的“伦理系统”。
因此,“学科素养”维度目标的陈述,可以采取如下方式进行: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树立”、“建立”、“形成”哪些学科意识、学科态度、价值观点。
5、合理选择“教学内容”(此次大纲修订的重点内容之二)
“教学内容”实质上是“课程目标”或“专业素质”的具体化。
因此,教学内容同样应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或维度的内容:
(1)具体的专业知识、过程、方法、技能
(2)从事或解决的具体问题或课题
(3)学科意识、学科态度、价值观点
在呈现大纲内容时,可以具体采取如下两种做法:
第一种做法:把(2)、(3)两方面的内容放到(1)之中呈现。
第二种做法:把(1)、(3)两方面的内容放到(2)之中呈现。
老师们在修订大纲时可以结合学科特点做出具体选择。
为了达到本次大纲修订的直接目标——培养“专业素质高”、“专业适应性好”、“专业竞争力强”、“专业发展前景好”的本科层次教师人才,应当坚持如下两个原则:
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我们培养的是“本科层次”教师人才,不能因为学生将来做小学教师就降低“学术水准”;同时,必须强化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教育研究技能训练,坚持并发展我们这些年来探索积累的“师范特色”内容。
基础性、时代性的统一:正是为了实现学术性与师范性的统一,我们在选择“学科基础性内容”的同时,应当坚持时代性(即发展性)的视野,关注本学科发展的前沿成果,及时地把先进的“学科前沿性内容”纳入到教学内容之中。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应当针对“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而不是拘泥于某一个“教材版本”确定“教学内容”。
“教材”不过是呈现“教学内容”的具体题材、材料,关键是要看它是否涵盖了“教学目标”所规定的“教学内容”。
因此,应当从“教学目标”出发,多选择、研究几个教材版本,并通过研讨、交流,选择适合“教学目标”的教学内容。
另外,大纲中还有关于“教学任务”的项目。“教学任务”就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学习教学内容,需要重点组织学生学习或展开的课题、活动、环节等。因此,建议老师们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确定之后,再来设计教学任务,将非常便捷。
6、合理优化“教学方式方法”(此次大纲修订的重点内容之三)
在大学阶段,应当主要立足“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选择多样化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活动环节。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皆有三个维度,教学方法显然不能仅仅局限于“讲授法”。例如,“基础知识”与“过程方法”的教学方法具有根本的不同;而且“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也有根本的不同。
在今天,应当特别强调“探究式学习”(“问题解决学习”)、“交流研讨学习”、“表现性学习”、“自主学习”,并据此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环节。
7、灵活选择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应当把“促进学生发展”、达成多样化的“教学目标”作为选择评价方式的依据。
把“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并根据学校教务系统的要求,合理确定两种评价成绩的权重。
电竞博彩-电竞博彩app
基础教育系
2010年11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