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博彩

甬江沙龙(第53期)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0-12-22 阅览数:

20201216日下午,电竞博彩 教育学原理与教育史研究所主办的第53期甬江沙龙在宁波大学西区实验楼208教室顺利举办。本次沙龙由康绍芳副教授主持,包括两个主题,主讲者分别是教育学原理专业2018级硕士生方庆圆同学、熊和平教授。吴黛舒教授、于潇副教授、王贺元副教授与近二十名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沙龙。

主题一:应用题叙事中人物身份的变迁

方庆圆同学指出,应用题是通过教育叙事的形式,将数学知识融入学生对社会现实的理解,重在引导学生进入生活中的数理世界。叙述主体在应用题中塑造一系列具有优秀品质和教育隐喻的人物,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方向。接着方同学表示,由数学符号和社会语码组成的人际数学应用题重在为学生走向实际的数理生活提供经验。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频繁接触应用题,并与应用题的叙事人物发生高频率的虚拟交往。在该过程中,学生不断吸收和应用数理知识,完成带有特定阶级属性的符号认同,积累了一定的数理经验。最后方庆圆简要阐述了结论:只有不断改革数学应用题的叙事手法与创作机制,平衡知识世界和生活世界在应用题中的叙事表达,才能促进学生对数理生活的现实热情与价值关怀,增强他们的数学想象力与社会责任感。随后,与会师生主要就该论文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热烈讨论。

主题二:《庄子》的劳动教育哲学及其当代价值

熊和平教授首先引用《习近平总书记教育重要论述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中有关劳动教育的论述,来说明“五育”中“劳育”的重要性。紧接着,结合当前社会上忽视劳动教育、劳动观念出现偏差的现象,阐述了《庄子》一书中劳动观及其教育价值。例如,“朝三暮四”“庖丁解牛”“斫轮高手”等成语典故都可以解释《庄子》中的劳动者所体现的人的本质——“真人”,以及劳动的本质——“真事”。熊老师通过一系列实例说明了劳动与道德、知识、身体、审美等的关系。比如在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倡导“劳模”荣誉的声音,这种倡导旨在巩固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熊老师指出《庄子》的劳动观为后世确立了一种“劳动思想史”的镜像,这种镜像恰恰可以反观近现代以来知识论意义上的劳动观念的流变。他还借用了亚当·斯密、黑格尔、马克思、福柯、鲍德里亚、芒福德等人关于劳动哲学的话语重申“劳动是对自由的享受,而不是人性的改造”的观点。由此,大家就相关话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

  本次沙龙历经三个小时,在师生们研讨的活跃气氛中结束。大家在收集论据、确定历史议题的当代价值等多方面受益匪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