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一项学生科研成果发表在《应用心理学》杂志上(2012年12月发表,2013年3月出刊),项目组成员为2012级应用心理学研究生邱俊杰同学、2010级应用心理学闵昌运同学(指导老师:周艳艳、张锋),项目名称为:人际亲密度对他人风险决策偏好的影响:决策采纳度的调节作用,该项目是2012年浙江省大学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项目,曾获得2012年宁波大学“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
近年来,我院连续在2009、2011年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入围决赛,并获得三等奖两项。今年是“大挑”年,学院学生科研工作管理小组在鼓励各参赛项目勇攀高峰的同时也倡导各学生科研项目注重挖掘项目研究的社会价值和意义。
以下是该项成果的简要报道:
人际关系和“受重视感”影响建议倾向
生活中,人们经常需要提出建议来帮助他人做决定。然而,人们在提供建议时往往很“不公平”,即使是相同的问题,人们也可能为不同的人提供完全相反的建议。宁波大学心理学系的研究人员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密切程度和建议的受重视程度共同影响了人们这种“不公平”的建议提供策略。
实验中,研究人员要求人们分别为自己关系密切的好朋友和新结交的普通朋友提供风险决策建议,一种情况下,建议很受重视,将100%被采纳,另一种情况下,建议不太受重视,只有50%的可能性被采纳。结果发现,如果建议100%会被采纳,在面临收益的风险事件中(如彩票中奖),人们倾向于为好朋友提供更冒险的建议,而在面临损失的风险事件中(如罚款),人们倾向于为普通朋友提供更冒险的建议。有意思的是,如果建议被采纳的可能性只有50%,那么无论在收益还是损失事件中,人们为好朋友和普通朋友提供建议则没有区别。
研究人员解释说,虽然人类是典型的“趋利避害”动物,但这并不意味人们总是回避风险。国外心理学家早期的研究就发现,如果冒险能带来可观的回报,那么人们就会认为冒险是有价值的,并应当鼓励。实验中人们的表现符合这一规律。同时,人们提供建议时会更加重视和偏袒与自己关系密切的人,因而实验中人们为好友提供的建议会更冒险。但表现出这一倾向的前提是,人们提供的建议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如果人们觉得自己提供的建议是不重要的或是可有可无的,那么他们将感到自己不被他人所信任,不再努力为其提供好的建议。这也提醒我们,在向他人寻求决策建议时,应当对建议者表现出充分的信任和重视,借用一句古话来说,就是要“问人不疑,疑人不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