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上午9:00,由电竞博彩-电竞博彩app
承办的人文社会科学名家讲坛第363讲在实验楼211举行。本次讲座以“道德认知与情绪的心理与脑机制”为题,由“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北京师范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刘超教授主讲。

此次讲座中,刘超教授以小月月事件、杭州最美妈妈事件为切入点,探讨了社会热点事件背后的道德问题。他强调了道德教育对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以及社会的贡献的至关重要性,并提醒人们要关注道德问题,并思考它们对社会的影响。他分析了经典电车难题,讨论了人们在道德决策中的不同选择,同时介绍了大脑在道德判断中的关键区域和相关影响因素。刘超教授指出,传统的思辨方法无法解决道德问题,但通过脑科学的方法可以揭示其中的客观规律。
道德研究可以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进行,其中涉及认知和情绪等多种因素。在道德认知方面,刘超教授介绍了道德心理学中的核心理论——道德基础理论。该理论将道德认知分成5种,分别包括公平与欺骗、权威与颠覆、忠诚与背叛、自由与压迫、圣洁与堕落、关心与伤害。针对公平与欺骗这一维度,刘超教授的课题组采用改编后的独裁者博弈、最后通牒博弈深入探究了伪君子和真小人的区别。有趣的结果显示,大多数人都表现出欺骗行为,而真正的君子只占很小比例。与之相比,真小人和伪君子的比例相当。研究还通过实验证明,在面对面交流时,人们的大脑同步一致性更高,揣测对方意图的能力与脑血管同步一致性呈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面对面时欺骗的概率和欺骗额度呈正相关,而DLPFC和TPJ脑区的活动强度逐渐降低。此外,刘超教授介绍到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分析大脑活动能够预测伪君子的欺骗行为。
在道德情感方面,刘超教授重点解释内疚和羞耻这两种情感的区别以及它们在人们生活中的影响。这两种情感通常在违反社会道德规范时产生,并且对人们的行为和心理产生重要影响。他向同学们介绍了常用的情感启动范式,包括回忆范式、想象范式和社会交互范式,并通过“建议-决策游戏”详细讲述了社会交互范式的使用。此外,他清晰地解说物理清洗对减轻内疚和羞耻的影响,以及在中国文化中面子对于人们的行为和情感的重要影响。刘超教授进一步讲解新教育中的性教育和平等公正相关概念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脑电和行为指标来评估罪犯的危险性。


最后,师生们用热烈的掌声表达了对刘超教授的感谢和敬意,他的研究分享不仅丰富了大家的学术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热情。大家期待未来有更多的学术交流,以进一步推动心理学领域的发展,为社会和个体的幸福与健康做出更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