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博彩

“雪门讲坛”第37讲:“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

发布时间:2022-12-21 阅览数:

20221218日晚上1900--2130,电竞博彩 “雪门讲坛”第37讲学术报告在腾讯会议展开。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院长刘铁芳教授以线上的形式做了主题为“追寻生命的整全:个体成人的教育哲学阐释”的报告。陶志琼教授、李伟言老师作为点评人出席了本次报告会。本次学术活动的主要参加者是宁波大学学前教育专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以及(专职和兼职)导师、研究生创新实践基地、实验基地的教师参加,以及其他有兴趣的广大师生

刘铁芳教授对《追求生命的整全》蕴含的教育哲学意义进行了汇报,真正的教育,个体成长的真正的基础乃是从社会性的到个人的。如果说教育就其路径而言,乃是从个人到社会的,也即个体自身乃是教育实践的出发点,那么教育究其实质而言则是社会的,也即只有当某种社会性引导着个体自我的方向的时候某种教育才得以发生。换言之,教育就其形式而言乃是从个人到社会的;就其内容而言,则始终是从社会到个人的。哲学教育乃是个体发展教育的最高形态,哲学教育的意义乃是在促成个体现实发展朝向人格世界,探究个人主体性发展及其超越的可能性,引导个体走向事关个人的最高知识,也即德性与幸福的知识,寄予个体生命成长以内在灵魂,由此而整合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诸种要素,促成个体人格的完成。哲学教育的核心就是促成个体自觉地只求生命的整全。

李伟言老师从四个方面对该书进行了点评:一、关于道德教育在儿童教育中的地位问题 ;二、儿童哲学教育的问题;三、个体人格成熟的内涵、时间性和美育在中后期的地位问题;四、个体成人教育的理论构想如何落地的问题。

陶志琼老师从三个方面对该书进行了点评:一、围绕个体成人而构建的教育哲学思想体系的问题;二、成就个体生命整全性的教育设计图景的问题;三、追求生命整全教育设计中几个引起思考的问题。引起思考的问题是:个体成长与教育的基础是身体是否意味着本书是以身体作为本体论的呢? 书中对“爱欲”术语的偏好意味着什么?追求个体整全成人的哲学教育真要等到青年期才能进行吗?陶志琼老师认为《追寻生命的整全》蕴涵着身体本体论的意思,按道理讲,本书就应该有身体研究特别是身体哲学研究的理论成果来作支撑。研究领域的身体转向在当代已是不争的事实,“身体研究”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成为西方人文与社会科学研究的“新大陆”,如在哲学领域有从身心二元论的意识哲学向身心一体论的身体哲学转向的研究,在理论心理学领域关于具身认知(主张身心一体论)的研究。我们的儒家哲学为了“安身”而进行的“省身”“修身也可以说有“身体哲学”的意蕴,有学者对王夫之、王阳明的身体哲学思想进行了研究,在儒家人生哲学中,典型的是“安身方可立命”。

讲座结束后,各位老师、同学就该主题问题进行了一些探讨,“雪门讲坛”第37讲正式结束。(撰稿人:宋缘巧刘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