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4号,宁波市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学术沙龙活动如期在宁波大学西校区实验楼307会议室举行,本次学术沙龙的主题是“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现状与问题以及针对“课后服务”高校能做什么的探讨。
本次学术沙龙由宁波市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地首席专家吴小鸥教授主持。近30人参加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
活动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主题报告,第二个阶段是讨论与交流。
研究生张静同学做了题为“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学生的回答与期望的主题报告。此报告主要从学生角度出发,介绍了课后服务开展以来学生的感受,随后对学生的感受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建议。
研究生姜梦凡同学做了题为“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教师的态度和困境的主题报告。此报告基于对教师的访谈结果进行分析,介绍了课后服务开展以来教师的负担加重,随后又阐述了由于客观原因教师对于参加课后服务的积极性并不高,最后给出了相关对策。
研究生代贞妮同学做了题为“双减”政策下的课后服务——领导的决策和无奈的主题报告。此报告先根据政策和现实的差异提出了问题,随后针对问题进行了调查,然后得出学校领导层有多方面的无奈,最后基于现实给出了建议。
邵光华教授做了题为“课后服务”高校能做什么的报告。邵光华教授对课后服务中高校能做什么做了全面分析。分析指出,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地方服务的任务,参与课后服务应是地方服务中的一部分,为了减轻教师负担,是否可以让高校学生参与到课后服务中去,如果可以那么具体如何去操作,如何制定一篮子政策和计划。当然,这只能在大城市或有高校的城市开展,而城区学校“课后服务”带来的问题和冲突更为严重不是吗?其次,高校应该深入一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以使政策更好地执行,或者更为优化,使中小学生能从“双减”中真正获益,能够健康成长。
在第二个阶段讨论交流中,大家积极踊跃发言,分享了对课后服务的看法以及自己的一些切身体会。
张妍老师作为一线实践者,提出了课后服务中存在的一些尖锐问题:学生在校时间过长,抄作业现象较为严重,教师工作强度过大,影响教师的家庭生活,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课后服务费用不明确,考试难度没有降低,课后作业没有怎么减少。课后延时服务需要,也很必要,关键是怎么抓落实。学生负担重,关键是优质教育资源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要治标更要治本。减轻学生负担,也不能以增加教师负担为代价来换取。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也要兼顾教师的承受能力,而不是打疲劳战,要切实履行上下班弹性制。一线教师的呼声在政策实施或未来优化中不能不考虑,否则教师的幸福感何来?
郭学君博士从研究工具的角度指出了研究中的一些不足以及建议,提出了深度访谈的技术问题,以及研究的严谨性、科学性问题。同时,也将课后服务与影子教育建立起了联系,从而提出能否借助影子教育的方法或某些框架来进行课后服务的研究,为课后服务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最后,吴小欧教授也提出了自己对于课后服务的态度看法,为课后服务的研究提供了建议。随后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
会后,围绕沙龙中出现的问题又进行了更为深入的交流,本次沙龙圆满结束。

